习近平主席欧洲三国之行,留下许多外交佳话
党纪学习教育·学条例 守党纪 | 加强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
踔厉奋发新征程 | “人工智能+”加出发展新动能

教育为何走向罚款时代

发布时间:2010-04-11  来源:新华网-红网  字体大小[ ]

我们的教育为何不约而同地走向了罚款时代

      吉林省长春市第五十二中学初一(3)班订立了长达百余条的“班规”,学生犯小毛病罚款5元、和老师顶嘴罚款10元、违规被主任和校长抓住罚款50元……(4月10日《新文化报》)

      无独有偶,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十二中学有一个班级规定,学生“迟到第一次罚5元,二次以上10元。”另一个班的一名学生说,他曾因迟到被老师罚款,“有一次,老师还让我办个包月,说只要交纳200元至300元,就可以天天迟到。”(4月7日《燕赵晚报》)

      同为学校,在管理学生的问题上,也都采用了罚款的手法。两者的规定各有千秋,前者事无巨细,管手管脚,几乎管到了学生言行举止的每一个细节、环节;后者在罚款的手法上还引进了批量、打包的做法,让学生、老师都省心,都心安理得。

      乍看起来,“打是疼,骂是爱”,老师对学生严于管理,是恨铁不成钢的表现,是为了让学生早日成人、早日成才。面对此情此景,倘若对这些“班规”说三道四,唯恐给人“拨凉水”的感觉。

      然而,此类“班规”用于管理学生,显然开错了处方。

      教师对学生罚款是一种越权行为。在学校,无论是教师、班主任,还是校长,对学生都没有罚款的权力。教师为人师表,理应是遵纪守法的模范,对学生乱罚款,是一种违法行为,与学校的职责,与教师的身份是格格不入的。教育工作者的违法比起学生的违规,有过之而无不及。

      对罚没款如何管理、使用,也不可小视。说到底,学校、班级不应该有罚没款,如果有了罚没款,只要处理不当,又会衍生出新的问题,甚至产生腐败现象。如果把罚款用来奖励成绩好的学生,容易使受奖励的学生与被罚款的学生之间的产生矛盾,影响同学之间的团结和班级的和谐。

      以罚代管,是教育、教学方法简单化、惰性化的表现,使学校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货币化,不能真正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切向钱看,一切由钱做主,一切由钱搞定;钱就是真理,钱就是公正,钱就是裁判。学生“犯规”后,为了隐瞒家长,就会在家中偷钱打发老师,甚至在社会上偷钱消灾。

      钱是有用的,但钱不是万能的。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而不是经济部门,也不是行政执法部门,  教育学生,用钱做文章,教出来的学生容易成为金钱的奴隶,这种现象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否则,贻害无穷。 (范丰)

全球公众传媒摘编:张福生

【免责声明】:以上图、文、音/视频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本网原创文章除外),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归属权利人。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转发推广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仅供交流学习了解法律、法规、政策,如无意侵犯到贵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部分文章转发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本网制作采编部QQ号: 3555333776,微信号:GAN160003,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电话:010-89525216。本网投稿邮箱:3555333776@QQ.COM。通讯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通胡大街78号(京贸中心)二层15号。本网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XXXXX网站。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发表感言: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