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决定召开二十届三中全会 习近平主持会议
党纪学习教育·学条例 守党纪 | 加强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
踔厉奋发新征程 | “人工智能+”加出发展新动能

多元化发展让现代农业插上翅膀(图)

发布时间:2014-08-25  来源:山西新闻网-三晋都市报  字体大小[ ]

  农业基础薄弱,农民增收相对缓慢,是山西的基本省情。因此,省委、省政府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转型跨越发展的重中之重,以促进农民收入翻番为核心,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

现代化下高科技农业。

现代化下高科技农业。


  山西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东部,全省国土面积15.6万平方公里,辖11个市、119个县(市、区),其中115个农业县,1115个乡镇,28222个行政村,总人口361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400万人,农户820万户,农村劳动力1200万。2013年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773.8亿元,占生产总值的6.1%。城镇化率52.56%,在全国排16位。

  农业基础薄弱,农民增收相对缓慢,是山西的基本省情。因此,省委、省政府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转型跨越发展的重中之重,以促进农民收入翻番为核心,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日前,记者就我省未来农业的发展之路采访了有关部门。

  愿景2015年—26个示范县农业基本实现现代化

  根据山西省“十二五”期间实施意见,到2015年,我省现代农业建设将取得明显成效。主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有效,农业结构更加合理,物质装备水平明显提高,科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生产经营方式不断优化,农业产业体系更趋完善。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20亿公斤以上;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到130万吨、150万吨、140万吨;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9000元,年均增长14%以上;农业科技贡献率超过50%;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以上;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

  省农业厅有关负责人介绍,按照“一年全面启动、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全省推广”的总体目标,全省现代农业发展将分率先实现区、重点推进区和稳步发展区进行分类指导、梯次推进。到2015年,省级确定的26个核心区,即:大同、晋中、运城三大现代农业示范区(16个县)和其他10个现代农业示范县将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通过核心区的示范和引领,带动44个“一县一业”基地县紧跟步伐,立足当地优势特色、突出重点,实现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突破;其他45个农业县(区)按照因地制宜、逐步强化的发展原则实现本区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稳步转变发展。

  基本实现农业合作社村级全覆盖

  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十二五”期间,全省将不断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以南部小麦,太行山及晋南、晋中、大同、忻定四大盆地玉米为重点,稳定发展粮油生产,“十二五”期间,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20亿公斤以上;以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和“一县一业”畜牧县为主,辐射优化全省畜牧产业布局。全面启动畜牧振兴计划,力争到2015年,主要畜产品产量、农民人均畜牧业收入实现翻番,畜牧业产值占到农业总产值的40%以上;深入推进百万棚设施蔬菜建设工程,突出抓好寿阳县、新绛县、曲沃县、清徐县、榆次区、夏县、应县、阳高县、盐湖区9个国家级蔬菜产业基地县建设;积极推进“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积极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促进农产品的优质化;认真贯彻落实《山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按照“数量质量并重,一村一品一社”的思路,继续推进“358”示范社建设行动,力争到2015年基本实现农民专业合作社村级全覆盖,农户入社率达到50%以上;在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前提下,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引导鼓励农户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保持基本农田不低于5000万亩

  “继续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耕地质量建设,确保我省耕地保有量保持在6000万亩,基本农田不低于5000万亩。”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我省将加强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大力发展节水增效农业,继续建设国家级旱作农业示范区。坚持基本草原保护制度,推行禁牧、休牧和划区轮牧,实施草原保护重大工程。加大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力度,扩大增殖放流规模,强化水生生态修复和建设。鼓励使用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有机肥料,回收再利用农膜和农药包装物,加快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利用,治理和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加快开发以农作物秸秆等为主要原料的肥料、饲料、工业原料和生物质燃料和基料,培育门类丰富、层次齐全的综合利用产业,建立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的长效机制。继续实施农村沼气工程,大力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建设,清洁水源、田园和家园。

  同时,大力推进农业节能减排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积极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大力推广节地、节水、节种、节肥、节药、节能和循环农业技术,淘汰报废高耗能老旧农业机械,加快老旧设备的更新改造,推进形成“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农业方式,不断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路径省委农工办:“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助力农业现代化

  就我省而言,农业转型跨越就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近年来,我省实施了粮食高产创建、规模健康养殖、高效园艺建设和农产品加工“513”等产业提升工程,农业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取得了新突破,现代农业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站在全国的大背景下来看,我省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还比较低,还存在主导产业规模小、区域集中度不高;产业链条短、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市场营销体系建设滞后,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高的品牌不多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加快我省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农业转型跨越,就必须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

  记者从省委农工办了解到,2006年我省确定1098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从2007年开始每年确定2000个重点推进村,在发展主导产业的基础上,开展了“四化四改”和“五个一工程”建设。经过五年的连续建设,全省9098个村有95%的村形成了比较明显的主导产业,这些村的面貌也发生了大变样,农民的生活质量也有了新的提高。这主要得益于我省“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发展模式。2011年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实施意见》,每年投资3亿元,扶持发展2000个专业村和一些基地县,到“十二五”末,全省将建设10000个“一村一品”专业村,60个“一县一业”基地县。在此基础上,规划建设一批优势农产品产业带或产业区,形成跨区域、大规模、集群式、板块化推进的格局。

  目前,全省已经扶持发展“一村一品”专业村8000个,5000多个村主导产业收入占农民人均收入40%以上,1000多个村主导产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70%以上。60个“一县一业”基地县主导产业正在加快形成和发展。

  

  观点

  省农科院资源与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姚建民:

  “富碳农业”让工农双赢


  “把工厂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有效地提供给植物,让植物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从而提高农产品的产量。”省农科院资源与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姚建民告诉记者,“富碳农业”是在全国乃至全球近些年来一片低碳经济的呼声中提出来的新对策,用以解决气候变暖、能源危机、粮食短缺等难题。目前,我省已将该项目列入省级科技公关项目。山西作为煤炭资源大省,如果未来实现富碳农业,将有效促进农业与工业的结合,减少环境污染,增加农产品产量。

  富碳农业是指将人类活动特别是工业生产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捕集后,以高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几倍的浓度,释放在密闭的人造气候小区域中,利用相关科学技术,创造一个高效率的光合作用环境,从而极大提高农林作物的产量。植物以水和二氧化碳为原料,在光的催化下生成碳水化合物并释放氧气。对于一部分植物,在充分具备光合作用三要素的条件下,其理论极限效率可以达到11%左右,甚至可同光伏电池的光电效率相比拟。这远高于传统农业的常规效率(约为0.8%),为农业生产在养分(主要是二氧化碳)极其丰富的情况下进一步增产提供了可能性。

  “光合作用所需要的二氧化碳可以通过人工方法进行补给,气体来源主要是工业生产所释放的二氧化碳。现代技术已经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实现二氧化碳的捕集、运输和在密闭场所的释放,这是实现富碳农业的气的技术途径。”山西省农科院农业资源与经济研究所所长李晋陵介绍,农业生产离不开光合作用,富碳环境是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重要生态条件。其中,密闭的人造富碳小区域可以利用目前大量存在的废地下室、废矿井、岩洞、盐碱地、沙漠地、荒漠地等进行改造建设,所需要的能源应以太阳能、风能等再生能源为主,再生能源可以分布式电站的形式就地生产、就地使用。相对于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温室蔬菜、水果遇到的由于控温要求而大量耗能和由于保留高浓度二氧化碳气体而需要密封温室所产生的高成本,富碳农业工厂可以建造在难以利用的土地上或地下空间,使用地热和太阳能光热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控温,使用太阳能直接光照、人造光源和太阳光导相结合的方法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光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生态的观点搞农业。形成生态资源高效利用,帮助农民做到少投资、多收益的目的是我们调查与研究富碳农业的目的。”姚建民说。

  

  省农科院农业资源与经济研究所所长李晋陵:

  农业现代化要一机多元化


  山西全省境内80%是山地、丘陵,东部太行山、西部吕梁山纵贯南北,两山之间分布着五大盆地,从北到南,依次为大同盆地、忻定盆地、晋中盆地、上党盆地、运城盆地,存在山区面积大、立地条件差的特点。为此,省农科院农业资源与经济研究所所长李晋陵介绍,针对上述情况,未来我省发展现代农业将主要围绕五个方向发展,其中包括规模化、机械化、劳动力技能化和职业化、大力发展家庭农场以及重视农业区域的合理布局,其机械化主要指农业机械一机多元化。

  “目前在学界中有一种共识,在四化建设过程中,城镇化落后于工业化,而农业现代化又是四化建设中的一块短板。五年以来,我省将目光瞄准农业现代化发展,相继出台70多项惠农政策,旨在大力发展农业现代化,提升农民整体生活水平。”李晋陵向记者介绍,大力发展农业机械一机多元化将有利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从而推动农业规模化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可以节省农业劳动力,节约生产成本,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及加大国产化机器的研究可以使播种收割、耕地速度更快,粮食增产。此外,农业发展规模化、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及合理区域布局也是当前农业发展的重点。重视合理区域布局成为现代农业发展避免造成社会资源大量浪费的合理措施,有利于市场稳定和农产品安全。重视农业规模化的发展可以使农业生产更加高效,农产品进入市场之后相对更具竞争力,大力发展家庭农场是提高我省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全球范围内,家庭农场的发展模式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主题,出台相关配套措施、加大对家庭农场的投入可以有效地发展家庭农场这一新型主题。

  本报记者马云梅见习记者朱江文/图

中国农业新闻网摘编彭启智

【免责声明】:以上图、文、音/视频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本网原创文章除外),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归属权利人。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转发推广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仅供交流学习了解法律、法规、政策,如无意侵犯到贵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部分文章转发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本网制作采编部QQ号: 3555333776,微信号:GAN160003,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电话:010-89525216。本网投稿邮箱:3555333776@QQ.COM。通讯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通胡大街78号(京贸中心)二层15号。本网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XXXXX网站。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发表感言: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更换。